中国专业的教育培训学习门户--公众课
新闻来源:公众课       发布时间:2025/8/29 15:45:57       共计:2521 浏览

一、诗经原文

```

裳裳者华,其叶湑兮。我觏之子,我心写兮。我心写兮,是以有誉处兮。

裳裳者华,芸其黄矣。我觏之子,维其有章矣。维其有章矣,是以有庆矣。

裳裳者华,或黄或白。我觏之子,乘其四骆。乘其四骆,六辔沃若。

左之左之,君子宜之。右之右之,君子有之。维其有之,是以似之。

```

二、词句注释

1.裳裳:同"常"盛貌

2.湑(xǔ):茂盛润泽

3.觏(gòu):遇见

4.:宣泄、舒畅

5.誉处:安乐

6.:深黄色

7.四骆:白毛黑鬃的马

8.六辔:六根马缰绳

9.沃若:柔润有光泽

三、白话译文

(第一段)

盛开的鲜花啊,绿叶多么润泽。

我遇见那位君子,心中郁结尽消。

心中郁结尽消,因而安乐逍遥。

(第二段)

盛开的鲜花啊,金黄灿烂耀眼。

我遇见那位君子,德行文章斐然。

德行文章斐然,因而福庆绵延。

(第三段)

盛开的鲜花啊,或白或黄相间。

我遇见那位君子,驾着四骆骏马。

驾着四骆骏马,六辔光泽柔滑。

(第四段)

向左向左转,君子从容应对。

向右向右转,君子尽得其宜。

因其尽得其宜,故而世代承继。

四、文学赏析

1.意象系统

以"裳者华"为核心意象,通过"黄白花色-繁茂枝叶-四骆骏马-六辔"构建视觉链条,形成由静到动的审美递进。

2.修辞特征

  • 顶真手法:"是以有誉处兮"下章"是以有庆矣"情感递进
  • 色彩对照:芸黄、纯白的花色象征德行纯粹
  • 象征体系:四骆马车的驾驭暗示政治才能

3.情感逻辑

遵循"物起兴→睹人抒怀→德行赞颂→政治隐喻"层结构,最终落点于"维其有之,是以似之"传承主题。

五、历史背景

1.创作年代推定

据《毛诗序》"刺幽王也"当属西周晚期(约前780年),反映王室衰微时期对贤臣的呼唤。

2.礼制映射

  • "六辔沃若"《周礼·夏官》"马六辔"
  • "骆"规格对应大夫以上爵位

3.政治隐喻说

清代学者方玉润《诗经原始》认为:"此诗盖周室旧臣,于乱世中遇故家贤裔而作"

六、学术争议

1.主旨分歧

  • 汉代郑玄:宴饮赞宾之诗
  • 宋代朱熹:贵族夸耀之作
  • 现代扬之水:政治招贤诗

2."君子"考

  • 孔颖达疏:指周王
  • 闻一多考证:应为某姬姓贵族

3.植物学考据

"裳者华"或为:

① 木槿(《尔雅》郭璞注)

② 蜀葵(日本学者白川静说)

③ 泛称鲜花(现代多数学者观点)

七、文化影响

1.文学传承

  • 杜甫《丽人行》"态浓意远淑且真"用"维其有章"意象
  • 王国维"以我观物"说受此诗起兴手法启发

2.当代应用

- 清华校训"不息,厚德载物""其有之"精神相通

- 外交场合引用"之右之"喻指国际关系协调

(AI生成)

版权说明:
本网站凡注明“公众课 原创”的皆为本站原创文章,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!
本网转载皆注明出处,遵循行业规范,如发现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的,请与我们联系处理!
您可以扫描右侧微信二维码联系我们。
  • 相关主题:
·上一条:《衡门》--无名氏 | ·下一条:《褰裳》--无名氏
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合作联系 会员说明 新闻投稿 隐私协议 网站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