曲牌名:普天乐
作者:乔吉(元代)
原文:
> 为谁忙?莫非命。
> 西风驿马,落月书灯。
> 青天蜀道难,红叶吴江冷。
> 两字功名频看镜,不饶人白发星星。
> 钓鱼子陵,思莼季鹰,笑我飘零。
1."为谁忙"句:以反诘开篇,直指命运无常的哲学命题
2."风驿马":意象组合,西风象征萧瑟,驿马暗示奔波
3."青天蜀道难":化用李白《蜀道难》,喻仕途艰险
4."钓鱼子陵":典出严光(字子陵)拒汉光武帝征召隐居富春江
5."莼季鹰":晋代张翰(字季鹰)因思故乡莼羹辞官
究竟为谁奔忙?莫非皆是命中注定。
萧瑟西风中驿马驰骋,残月下独对孤灯。
蜀道青天难攀如仕途坎坷,吴江红叶飘零更添凄清。
功名二字催人老,镜中白发已丛生。
严子陵垂钓避世,张季鹰思乡弃官,
反衬我半生飘零。
情感阶段 | 对应词句 | 表现手法 |
---|---|---|
迷惘 | "为谁忙" | 设问起兴 |
孤寂 | "月书灯" | 环境烘托 |
愤懑 | "白发星星"夸张对比 | |
超脱 | "笑我飘零"自嘲反语 |
1.科举停滞:1313年恢复科举前,汉族文人晋升通道受限
2.吏员制度:多数文人担任低级吏职,如乔吉曾任"路吏"
3.创作转型:杂剧、散曲成为知识分子抒发郁闷的重要载体
维度 | 乔吉《普天乐》 | 马致远《天净沙》 |
---|---|---|
结构 | 直抒胸臆式 | 意象叠加式 |
情感 | 知识分子的自省 | 游子的普遍乡愁 |
用典 | 密集历史典故 | 白描自然景物 |
结局 | 自我解嘲 | 戛然而止 |
1.存在主义先声:对"为谁忙"的追问早于西方存在主义数百年
2.职业倦怠书写:古代知识分子的"996"写照
3.生态智慧:通过季鹰思莼体现人与自然的情感联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