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专业的教育培训学习门户--公众课
新闻来源:公众课       发布时间:2025/8/29 15:46:00       共计:2523 浏览

一、诗经原文

```

维鹊有巢,维鸠居之。之子于归,百两御之。

维鹊有巢,维鸠方之。之子于归,百两将之。

维鹊有巢,维鸠盈之。之子于归,百两成之。

```

(《诗经·召南》先秦无名氏)

---

二、词句注释

1.:发语词,无实义

2.:喜鹊,古人视其筑巢为祥瑞

3.:杜鹃/布谷鸟,有巢寄生习性

4.居/方/盈:渐进式占据(暂住→常住→满占)

5.之子:指新娘

6.百两:百辆马车,喻婚礼排场

7.御/将/成:迎亲→护送→礼成三阶段

---

三、白话译文

喜鹊辛苦筑就的巢穴,

却被杜鹃强行占据安居。

这位姑娘出嫁之时,

百辆彩车隆重迎娶。

(后两章通过动词变化,展现鸠占过程的递进与婚礼仪式的完整流程)

---

四、文学赏析

# 1. 比兴手法

  • 表层:以"鹊巢鸠占"现象起兴
  • 深层:隐喻女子出嫁后夫家接管其生活主导权

# 2. 结构艺术

  • 三章叠咏:仅替换6个关键词实现叙事推进
  • 双线并行:自然现象(1-3句)与人文活动(4-6句)交替呈现

# 3. 文化符号

  • 鹊巢:象征家庭秩序的建立与转移
  • 百两:周代贵族婚礼的礼制体现

---

五、历史背景

1.社会制度

反映西周"男娶女嫁"父权婚俗,女性从原生家庭向夫家转移的社会规范

2.生态认知

先秦时期对鸟类习性的观察记录,鸠占鹊巢现象最早的文字记载之一

3.诗歌功能

属《召南》婚恋诗组,可能用于贵族婚礼仪式的赞颂环节

---

六、延伸阐释

1.道德争议

现代研究者对"占"是否暗含对掠夺婚姻的批判存在分歧

2.建筑学启示

鹊巢外糙内精的结构智慧,与周代"材美工巧"的营造理念相通

3.语言演变

"鹊巢鸠占"成为汉语经典成语,语义从具体婚俗扩展到泛指强占行为

4.比较文学

与《豳风·伐柯》共同构成周代婚姻诗的"器物-自然"象征体系

版权说明:
本网站凡注明“公众课 原创”的皆为本站原创文章,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!
本网转载皆注明出处,遵循行业规范,如发现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的,请与我们联系处理!
您可以扫描右侧微信二维码联系我们。
  • 相关主题:
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合作联系 会员说明 新闻投稿 隐私协议 网站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