瑞龙吟·章台路
*宋·周邦彦*
章台路。还见褪粉梅梢,试花桃树。愔愔坊陌人家,定巢燕子,归来旧处。
黯凝伫。因念个人痴小,乍窥门户。侵晨浅约宫黄,障风映袖,盈盈笑语。
前度刘郎重到,访邻寻里,同时歌舞。惟有旧家秋娘,声价如故。
吟笺赋笔,犹记燕台句。知谁伴、名园露饮,东城闲步。事与孤鸿去。
探春尽是,伤离意绪。官柳低金缕。归骑晚、纤纤池塘飞雨。断肠院落,一帘风絮。
---
1.章台路:汉代长安章台街,代指烟花巷陌。周邦彦化用典故暗指汴京繁华街区。
2.褪粉梅梢:梅花凋谢后残留的花粉,点明暮春时节。
3.秋娘:唐代名妓杜秋娘,此处借指词人旧识的歌伎。
4.燕台句:李商隐《燕台四首》,喻指当年赠予恋人的情诗。
5.事与孤鸿去:化用杜牧诗句,暗示往事如飞鸿消逝。
---
(上阕)重游章台旧地,见梅谢桃开,巷陌寂静。燕子仍归旧巢,我却凝立惆怅,忆起那位天真少女:清晨薄施鹅黄妆,以袖挡风笑语盈盈。
(下阕)故地重访物是人非,唯有旧时歌伎声名依旧。当年吟诗作赋的雅趣,如今无人共赏名园畅饮、东城漫步。往事如孤鸿远逝,探春只剩离愁。暮色中杨柳低垂,细雨打湿池塘,空院里唯见风卷柳絮。
---
全词三叠双拽头,上阕写景铺垫,中阕叙事转折,下阕抒情收束,形成"景-事-情"经典结构。"前度刘郎"借刘禹锡玄都观典故,暗含政治失意与情场怅惘的双重隐喻。
通过"家秋娘"与"孤鸿"的意象对比,展现词人对青春情事与政治生涯的双重追忆。末句"肠院落,一帘风絮"以景结情,留有南宋婉约词风的先声。
---
1.创作年代:约作于1104年周邦彦提举大晟府期间,正值新旧党争后期,词中"刘郎"之喻或暗指自身政治沉浮。
2.文学地位:此词是宋词长调典范,清代周济《宋四家词选》评:"桃花人面,旧曲翻新耳。"肯定其化用典故的创新性。
3.流派影响:作为大晟词派代表作,其"提顿"之法直接影响姜夔、吴文英等南宋词人。
---
1.地理考证:宋代汴京确有章台坊,学者推测此词或写于词人外放十年后返京时。
2.人物索隐:清代谭献认为"痴小"暗指徽宗宠妓李师师,反映词人卷入宫廷秘事的传闻。
3.词牌比较:与柳永《雨霖铃》相比,周词更重时空跳跃与意象密度,体现文人词雅化趋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