十年踪迹走红尘,回首青山入梦频。> 紫绶纵荣争及睡,朱门虽富不如贫。> 愁闻剑戟扶危主,闷听笙歌聒醉人。> 携取旧书归旧隐,野花啼鸟一般春。--- 注释与译文...">
中国专业的教育培训学习门户--广州松河信息科技有限公司-公众课
来源:公众课     时间:2025/8/28 21:52:11     共 2548 浏览

曲名与原文

曲牌:天香引(双调)

作者:乔吉(元代散曲家,与张可久并称"璧"

原文

> 十年踪迹走红尘,回首青山入梦频。

> 紫绶纵荣争及睡,朱门虽富不如贫。

> 愁闻剑戟扶危主,闷听笙歌聒醉人。

> 携取旧书归旧隐,野花啼鸟一般春。

---

注释与译文

逐句注释

1."十年踪迹走红尘"

  • 红尘:指世俗社会。典出杜牧《过华清宫》"一骑红尘妃子笑"
  • 全句:十年间为生计奔波于俗世

2."青山入梦频"

  • 青山:隐喻隐逸生活,化用李白"余何意栖碧山"
  • 频:多次,反映作者强烈的归隐意愿

白话译文

十年间混迹于纷扰尘世,回望时唯有青山常在梦中浮现。

纵然官袍加身怎比安眠自在,朱门豪富反不如清贫逍遥。

听闻刀光剑影中扶持危主令人忧愁,笙歌喧闹里醉生梦死更觉烦闷。

不如带着旧日诗书归隐故园,与野花啼鸟共沐春光。

---

艺术赏析

1. 对比手法

  • 纵向对比:"绶/睡"朱门/贫"官场与隐逸的强烈反差,突显价值取向
  • 横向对比:"剑戟/笙歌"元末动荡社会中两种极端生存状态

2. 意象体系

  • 自然意象:青山、野花、啼鸟构成隐逸符号群
  • 社会意象:紫绶、朱门、剑戟组成世俗符号链
  • 时空转换:从"十年红尘""隐春色"心理回归

3. 音韵特色

  • 押真文韵(尘、频、贫、人、春),闭口音传递深沉感慨
  • "纵荣争及睡"字三仄,形成顿挫韵律

---

历史背景

元代文人处境

1. 科举中断:1313年恢复科举前,汉族文人晋升渠道受限

2. 乔吉生平:

  • 流寓杭州四十年,终生未仕
  • 与阿鲁威、贾云石等交游,属"丽派"

    3. 创作年代:

  • 约作于至顺年间(1330-1333)
  • 时值元文宗推崇汉文化,但政局动荡

---

延伸解读

文学史价值

  • 继承马致远《天净沙·秋思》的隐逸主题
  • 开创"以词入曲"新风格,如"闻/闷听"仗工整似宋词

文化隐喻

  • "旧书"象征儒家传统在异族统治下的坚守
  • "春"暗含庄子"齐一"思想

后世影响

- 明代陈铎《草堂余意》多有仿作

- 现代学者任中敏评:"曲中陶渊明"

版权说明:
本网站凡注明“公众课 原创”的皆为本站原创文章,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!
本网转载皆注明出处,遵循行业规范,如发现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的,请与我们联系处理!
您可以扫描右侧微信二维码联系我们。
  • 相关主题:
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合作联系 会员说明 新闻投稿 隐私协议 网站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