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专业的教育培训学习门户--公众课
来源:公众课     时间:2025/8/28 16:38:44     共 2525 浏览

一、原词呈现

词牌名:归朝欢

题目:题晋臣敷文积翠岩

作者:辛弃疾(1140-1207)

原文

> 我笑共工缘底怒。触断峨峨天一柱。

> 补天又笑女娲忙,却将此石投闲处。

> 野烟荒草路。先生拄杖来看汝。

> 倚苍苔,摩挲试问:千古几风雨?

> 长被儿童敲火苦。时有牛羊磨角去。

> 霍然千丈翠岩屏,锵然一滴甘泉乳。

> 结亭三四五。会相暖热携歌舞。

> 细思量:古来寒士,不遇有时遇。

---

二、注释详析

1.共工怒触不周山:典出《淮南子》,暗喻时局动荡

2.女娲补天:反用神话,讽刺人才埋没

3.拄杖来看汝:拟人化手法,"汝"代积翠岩

4.敲火/磨角:化用韩愈《石鼓歌》"牧童敲火牛砺角"5.甘泉乳:双关语,既指岩间清泉,又喻文化滋养

---

三、白话译文

上阕:

笑话共工为何暴怒,撞断巍峨的天柱。

又笑女娲补天匆忙,却将这补天石遗弃荒野。

烟雾笼罩荒草小径,我拄杖前来探看。

抚摸苍苔问巨石:千年历经多少风雨?

下阕:

常被孩童取火敲击,时有牛羊磨角践踏。

忽然显现千丈翠壁,清泉叮咚如甘霖。

建几座亭台楼阁,聚友歌舞取暖。

细想来:自古寒士,不遇明主终有遇时。

---

四、文学赏析

1. 结构艺术

  • 双调104字,上阕设问造境,下阕转折言志
  • "笑"三现形成情绪链条:讥讽→悲悯→豁达

2. 意象系统

  • 岩石意象:从"天石""岩屏"的升华
  • 风雨象征:既指自然侵蚀,更喻政治风波

3. 词风特征

  • 典型"轩体"豪放中见沉郁,用典如盐入水
  • 结尾"不遇有时遇"儒家"达观

五、历史背景

1.创作时间:庆元六年(1200)闲居铅山时期

2.赵晋臣其人:曾任敷文阁学士,与辛弃疾交游甚密

3.时代语境

  • 南宋党禁严酷(庆元党禁)
  • 辛弃疾已历三次罢官

    4.地理考据:积翠岩位于江西铅山,现存摩崖题刻

---

六、延伸解读

1.文化密码

  • "补天石"投射作者北伐理想
  • "泉乳"含文化传承使命

2.比较研究

  • 与《贺新郎·甚矣吾衰矣》同属"山石抒怀"系列
  • 较苏轼《念奴娇·赤壁怀古》更多隐忍之气

3.当代价值

  • 知识分子处穷之道的精神标本
  • 生态文明书写的古典范例

---

七、学术争议

1. 词中"":

  • 主流观点认为指赵晋臣
  • 部分学者考证或为辛弃疾自指

    2. "热携歌舞"解读:

  • 表层:文人雅集
  • 深层:对抗政治寒流的隐喻

---

八、相关文献

1. 邓广铭《稼轩词编年笺注》卷四

2. 巩本栋《辛弃疾评传》第七章

3. 王兆鹏《宋词排行榜》第83位

版权说明:
本网站凡注明“公众课 原创”的皆为本站原创文章,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!
本网转载皆注明出处,遵循行业规范,如发现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的,请与我们联系处理!
您可以扫描右侧微信二维码联系我们。
  • 相关主题:
同类资讯
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合作联系 会员说明 新闻投稿 隐私协议 网站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