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--
标题:秋登兰山寄张五
作者:孟浩然(689-740),唐代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人物,与王维并称"孟"
创作背景:开元年间孟浩然隐居襄阳时所作,张五即隐士张子容,系诗人挚友
---
```text
北山白云里,隐者自怡悦。
[注] 北山:即兰山;隐者:双关诗人与友人
相望试登高,心随雁飞灭。
[注] 登高视角由近及远,"灭"强化空间纵深感
愁因薄暮起,兴是清秋发。
[注] 黄昏与清秋构成时空双重意境
时见归村人,沙行渡头歇。
[注] 白描手法展现田园生活图景
天边树若荠,江畔洲如月。
[注] 比喻新颖:远树似野菜,沙洲如弯月
何当载酒来,共醉重阳节。
[注] 直抒胸臆表达对相聚的期待
```
---
兰山笼罩在白云之间,隐居者独自享受这份宁静。
我尝试登高远眺,心神追随南飞雁群直至消失天际。
忧愁因暮色渐浓而生,诗兴却被清爽秋意触发。
不时看见归村的农人,走过沙滩在渡口歇脚。
天边的树木细小如荠菜,江中沙洲弯曲似新月。
何时才能携酒重聚,与你共醉在重阳佳节?
---
采用"-思-邀"式布局:
构建"-飞雁-暮色-秋树-沙洲"意象群,形成疏淡的水墨画效果
通过"怡悦-愁起-兴发-期待"曲线,展现隐士特有的孤独与旷达
---
与王维《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》对比:
诗中"生活"理念对当代人的启示:
---
1. "兰山"存在襄阳、钟祥两说
2. 末句"重阳节"是否后人所增尚无定论
3. 诗中对隐逸生活的赞美是否包含仕途失意的隐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