苏武魂...">
作者:温庭筠(约801-866),晚唐诗人,与李商隐并称"温李"词藻华丽、用典精妙著称。其咏史诗常借古抒怀,暗含对时局的讽喻。
体裁:七言律诗,收录于《全唐诗》,全篇56字,属咏史怀古题材。
---
原文:
> 苏武魂销汉使前,古祠高树两茫然。
> 云边雁断胡天月,陇上羊归塞草烟。
> 回日楼台非甲帐,去时冠剑是丁年。
> 茂陵不见封侯印,空向秋波哭逝川。
关键注释:
1.甲帐:汉武帝以珍宝所制帷帐,象征盛世繁华。"非甲帐"指武帝已逝,时代变迁。
2.丁年:壮年。与"帐"对仗,体现"逆挽法"的时空交错技巧。
3.茂陵:汉武帝陵墓,暗示苏武归来时故主长逝的悲凉。
---
白话译文:
苏武初见汉使时悲喜交加,而今古庙与树木对此已漠然。
他曾望断胡天雁月,独伴塞外烟霞牧羊。
归来时宫阙已改,出使时却是英姿勃发。
武帝未能见他封侯,唯余秋水长叹岁月沧桑。
结构特色:
---
1.意象群构建:
2.用典技巧:
- "甲帐"年"典出《汉书》《李陵答苏武书》,浓缩历史厚度。
3.情感张力:
尾联"逝川"悲怆:忠君之憾、功业之叹、时光之哀。
---
1.苏武精神再阐释:
温庭筠借苏武"雪吞毡"的坚守,暗讽晚唐士人失节现象。
2.诗人自我投射:
"陵不见"隐含温庭筠怀才不遇之痛,与其《过陈琳墓》"才无主"形成互文。
3.文学史价值:
该诗突破传统咏史诗"议结合"模式,以意象群替代直白议论,开创晚唐怀古新范式。
---
-对比阅读:班固《汉书·苏武传》详述其北海经历,可参看"旄尽落"细节。
-后世影响:元代《苏武牧羊》戏曲、清代"武节"皆受此诗意象启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