标题解析
《蜀道难》为乐府旧题,属《相和歌辞·瑟调曲》。李白此作突破传统,将地理险阻升华为精神困境的象征。标题中""三重递进:开辟之难、攀登之难、居留之难,奠定全诗雄浑基调。
作者简介
李白(701-762),字太白,号青莲居士,唐代浪漫主义诗歌代表人物。本诗作于天宝初年入长安时期,贺知章读后惊叹为"谪仙",成为其"诗仙"号的重要来源。
原文节选
```text
噫吁嚱,危乎高哉!蜀道之难,难于上青天!
蚕丛及鱼凫,开国何茫然!尔来四万八千岁,不与秦塞通人烟。
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,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。
黄鹤之飞尚不得过,猿猱欲度愁攀援。
剑阁峥嵘而崔嵬,一夫当关,万夫莫开。
```
重点注释
白话译文
(开篇)哎呀呀,多么高峻伟岸!蜀道艰难胜过登天。
(历史)蚕丛鱼凫立国渺远,四万八千年未通中原。
(地势)上有阻挡太阳的山峰,下有湍急回旋的河川。
(反衬)善飞的黄鹤无法越过,敏捷的猿猴也愁攀援。
(结尾)剑门关险峻巍峨,一人守关万人难开。
结构脉络
1.开辟之难(1-10句):神话历史溯源
2.攀登之难(11-24句):自然景观描写
3.居留之难(25-34句):社会危机警示
1. 浪漫主义手法
2. 语言形式创新
3. 三重咏叹结构
三次重复"道之难"形成情感递进:
文学史地位
1.乐府革新:突破旧题单纯写景,融入政治隐喻
2.风格影响:开创"以险喻世"传统,启迪韩愈奇崛诗风
争议解读
现实关联
诗中"所守或匪亲,化为狼与豺"预示安史之乱前的地方割据危机,体现诗人政治敏锐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