标题点明"送别"与双线结构:"李少府贬峡中"与"王少府贬长沙"形成地理对仗(长江三峡vs湘江流域),暗示两位友人不同的贬谪命运。唐代"府"为县尉别称,折射出中下层官员在政治漩涡中的脆弱性。
高适(704-765)作为盛唐边塞诗派代表,此诗作于其仕途转折期(约749年)。曾任封丘尉的经历使其对贬谪题材有深切体会,诗中刚健笔力与沉郁情感的融合,正是其"雄浑悲壮"诗风的典型体现。
(按中华书局《高适诗集校注》版本)
嗟君此别意何如,驻马衔杯问谪居。
巫峡啼猿数行泪,衡阳归雁几封书。
青枫江上秋帆远,白帝城边古木疏。
圣代即今多雨露,暂时分手莫踌躇。
首联
颔联
颈联
尾联
1.双线结构:通过"巫峡-衡阳"青枫江-白帝城"对举,实现两位受赠者的平行叙事
2.意象组合:猿啼、归雁、秋帆、古木等意象群,构建出"悲而不哀"审美张力
3.情感把控:尾联的官方劝慰与前三联的深沉感慨形成微妙的情绪平衡
1.唐代贬谪制度:据《唐会要》记载,天宝年间地方官贬谪率达17%,诗中反映的正是这一政治生态
2.文学传统比较:与王维《送元二使安西》的单一送别不同,本诗开创了"一诗双送"七律新范式
3.后世评价:明代胡应麟《诗薮》称此诗"骨力遒劲,气象浑厚"清代沈德潜特别赞赏其"两句分顶两人"的章法技巧
诗中"代雨露"的官方修辞,实际暗含对开元晚期政治暗流的观察。高适晚年任节度使的经历,可视为对此类仕途风险的终极超越。该作品在送别诗史中具有承前启后的地位,其空间叙事技巧直接影响杜甫《秋兴八首》的创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