标题:章台夜思
"章台"春秋时楚国离宫章华台(今湖北监利西北),"夜思"明时空背景与情感主题,暗示羁旅愁绪与家国忧思的双重内涵。
作者:韦庄(约836-910年)
晚唐花间派代表词人,韦应物四世孙。诗风清丽哀婉,善以景写情,本诗作于唐末战乱流寓楚地时期。
原文:
清瑟怨遥夜,绕弦风雨哀。
孤灯闻楚角,残月下章台。
芳草已云暮,故人殊未来。
乡书不可寄,秋雁又南回。
---
关键词解:
白话译文:
长夜中凄清的瑟声如风雨哀鸣,孤灯下传来悲凉的楚地号角,残月渐渐沉落章台。草木已至衰败时节,故人仍未归来;想写家书却无处可寄,只见秋雁又一次南飞。
---
诗中"清瑟"灯"残月"草"秋雁"意象形成寒冷孤寂的意境链。听觉(瑟、角)与视觉(灯、月)交织,构建出多维度的秋夜图景。
前两联写景蓄势,后两联抒情爆发。"已云暮"未来"不可寄"组否定式表达,将思乡、怀人、忧国的复杂情绪推向高潮。
---
创作于公元900年左右,藩镇割据与黄巢起义导致社会动荡。诗中"角"暗指战乱,"乡书不可寄"折射通信断绝的乱世现实。
注家曾有长安章台街(汉代)、章台柳(唐代)等误读。据《左传》考证,实为楚国离宫,与诗中"角"南回"线索吻合。
---
该诗被《唐贤小三昧集续集》评为"晚唐绝品"价值在于:
1. 以个人羁旅之思承载时代集体焦虑
2. 五律形式的精密控制:中二联对仗工稳,尾联以景结情
3. 开创"夜思"母题新范式,影响宋代婉约词创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