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专业的教育培训学习门户--公众课
来源:公众课     时间:2025/8/28 11:46:23     共 2524 浏览

一、诗文概览

标题:章台夜思

"章台"春秋时楚国离宫章华台(今湖北监利西北),"夜思"明时空背景与情感主题,暗示羁旅愁绪与家国忧思的双重内涵。

作者:韦庄(约836-910年)

晚唐花间派代表词人,韦应物四世孙。诗风清丽哀婉,善以景写情,本诗作于唐末战乱流寓楚地时期。

原文

清瑟怨遥夜,绕弦风雨哀。

孤灯闻楚角,残月下章台。

芳草已云暮,故人殊未来。

乡书不可寄,秋雁又南回。

---

二、注释与译文

关键词解

  • "清瑟"凄清的瑟声,二十五弦古乐器,象征哀怨
  • "角":楚地号角声,暗示战乱动荡
  • "草云暮":既指深秋草木凋零,亦喻青春逝去
  • "秋雁南回":反衬诗人归乡无望,深化无奈

白话译文

长夜中凄清的瑟声如风雨哀鸣,孤灯下传来悲凉的楚地号角,残月渐渐沉落章台。草木已至衰败时节,故人仍未归来;想写家书却无处可寄,只见秋雁又一次南飞。

---

三、艺术特色赏析

# 1.意象群的叠加渲染

诗中"清瑟"灯"残月"草"秋雁"意象形成寒冷孤寂的意境链。听觉(瑟、角)与视觉(灯、月)交织,构建出多维度的秋夜图景。

# 2.时空的双重张力

  • 时间:从"遥夜""月下"彻夜未眠,"芳草暮"秋雁回"展现季节轮回中的生命焦虑
  • 空间:由室内(孤灯)到室外(章台),再扩展至虚化的故乡,形成封闭→开放的层次

# 3.情感递进结构

前两联写景蓄势,后两联抒情爆发。"已云暮"未来"不可寄"组否定式表达,将思乡、怀人、忧国的复杂情绪推向高潮。

---

四、历史背景与延伸解读

# 1.晚唐的时代投影

创作于公元900年左右,藩镇割据与黄巢起义导致社会动荡。诗中"角"暗指战乱,"乡书不可寄"折射通信断绝的乱世现实。

# 2.韦庄的创作风格

  • 继承杜甫"郁顿挫":如"弦风雨哀"化用《春望》"时花溅泪"移情手法
  • 花间派的婉约基因:通过"草"秋雁"柔美意象表达刚烈乡愁

# 3.章台地理考辨

注家曾有长安章台街(汉代)、章台柳(唐代)等误读。据《左传》考证,实为楚国离宫,与诗中"角"南回"线索吻合。

---

五、文学史地位与启示

该诗被《唐贤小三昧集续集》评为"晚唐绝品"价值在于:

1. 以个人羁旅之思承载时代集体焦虑

2. 五律形式的精密控制:中二联对仗工稳,尾联以景结情

3. 开创"夜思"母题新范式,影响宋代婉约词创作

版权说明:
本网站凡注明“公众课 原创”的皆为本站原创文章,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!
本网转载皆注明出处,遵循行业规范,如发现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的,请与我们联系处理!
您可以扫描右侧微信二维码联系我们。
  • 相关主题:
同类资讯
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合作联系 会员说明 新闻投稿 隐私协议 网站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