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专业的教育培训学习门户--公众课
来源:公众课     时间:2025/8/28 21:52:16     共 2525 浏览

一、原词呈现

曲牌名:满庭芳(中吕宫)

作者:张可久(约1270-1348),字伯远,号小山,元代散曲大家

原文

> 扁舟最小。

> 纶巾蒲扇,酒瓮诗飘。

> 棹穿波底月,人在镜中游。

> 网晒斜阳里,鱼翻萍叶秋。

> 笛声惊起白鸥。

> 算只有渔家,最解闲愁。

二、注释详析

1.意象解构

  • "纶巾蒲扇"东汉隐士装扮,暗用严子陵钓台典故
  • "镜中游"化用李白"人行明镜中",水天一色之境
  • "鱼翻萍叶":动态特写,取自《诗经·鱼丽》"鱼丽于罶"韵

2.词牌特性

中吕宫调式特点:

  • 音阶结构:宫-商-角-变徵-徵-羽-变宫
  • 情感基调:明代朱权《太和正音谱》评"中吕宫宜高下闪赚" 三、白话译文

    (逐句对应翻译)

    > 一叶小舟轻摇

    > 戴着青丝头巾摇蒲扇,酒坛旁飘着诗稿

    > 船桨划碎水底月影,人如游在琉璃镜面

    > 渔网晾晒在夕照里,鱼儿跃起搅动浮萍秋意

    > 忽然笛声惊飞沙鸥

    > 细想来只有渔夫,真正懂得消解闲愁

四、文学赏析

1.空间建构艺术

  • 垂直空间:"波底月"(下)- "叶秋"中)- "白鸥"上)
  • 光影运用:斜阳的暖色调与月影的冷色调交织

2.隐逸主题嬗变

对比分析:

时代代表作品隐逸特征
魏晋《归去来兮辞》道德性隐居
元代本曲审美性遁世

3.音乐性分析

  • 押韵规律:萧豪韵部(最小/飘/游/秋/鸥/愁)
  • 节拍设计:3-7-7-7-7-7-5句式,形成"强-骤收"效果

五、历史语境

1.创作背景

  • 约作于元至大年间(1308-1311)
  • 对应事件:元仁宗恢复科举(1313),文人仕隐矛盾加剧

2.渔父意象谱系

  • 原型:屈原《渔父》
  • 发展:张志和《渔歌子》→ 本曲 → 马致远《潇湘八景》

六、跨文化比较

1. 与日本连歌《嵯峨日记》渔猎场景对比

2. 西方"田园诗"差异:

  • 维吉尔《牧歌》强调劳动美
  • 本曲突出"闲"哲学意味

七、版本考据

现存主要版本差异:

1. 《乐府新声》本:"酒瓮诗飘"作"酒旆诗瓢"

2. 《阳春白雪》本:末句"解"作"识破"### 八、现代阐释

1. 生态批评视角:

- "鱼翻萍叶"前现代的生态平衡观

2. 精神分析解读:

- "起白鸥"象征被压抑仕进欲望的突然显现

版权说明:
本网站凡注明“公众课 原创”的皆为本站原创文章,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!
本网转载皆注明出处,遵循行业规范,如发现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的,请与我们联系处理!
您可以扫描右侧微信二维码联系我们。
  • 相关主题:
同类资讯
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合作联系 会员说明 新闻投稿 隐私协议 网站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