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专业的教育培训学习门户--公众课
来源:公众课     时间:2025/8/28 16:38:47     共 2522 浏览

---

一、词作原文

```

永遇乐·京口北固亭怀古

[宋] 辛弃疾

千古江山,英雄无觅孙仲谋处。舞榭歌台,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。斜阳草树,寻常巷陌,人道寄奴曾住。想当年,金戈铁马,气吞万里如虎。

元嘉草草,封狼居胥,赢得仓皇北顾。四十三年,望中犹记,烽火扬州路。可堪回首,佛狸祠下,一片神鸦社鼓。凭谁问:廉颇老矣,尚能饭否?

```

---

二、注释与译文

# (1)重点注释

  • 孙仲谋:三国吴主孙权,建都京口(今镇江)
  • 寄奴:南朝宋武帝刘裕小名,曾在此起兵北伐
  • 元嘉:宋文帝刘义隆年号,借指草率北伐失败
  • 佛狸祠: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祠庙,象征异族统治
  • 廉颇:战国名将,喻指作者报国无门的处境

# (2)白话译文

```

壮丽山河千年依旧,却难寻孙权般的英雄。昔日的繁华景象,终被历史风雨冲刷殆尽。夕阳映照的街巷,传说刘裕曾在此居住。遥想他当年统帅雄师,如猛虎般气势磅礴。

元嘉年间草率北伐,妄想封禅狼居胥山,只落得溃败逃亡。四十三年过去,仍记得扬州战火连天。怎忍看佛狸祠前,乌鸦啄食祭品,鼓乐喧天。如今有谁关心:老将廉颇,是否还能上阵杀敌?

```

---

三、文学赏析

# 1. 艺术特色

  • 双线结构:明写历史典故(孙权、刘裕、拓跋焘),暗喻现实处境
  • 对比手法:"金戈铁马"与"神鸦社鼓"形成强烈视觉反差
  • 用典密度:全词12句含7处典故,体现"文为词"特点

# 2. 情感脉络

```

豪迈(追忆英雄)→ 悲凉(时事变迁)→ 愤懑(壮志难酬)

```

---

四、历史背景

# (1)创作时间

1205年,辛弃疾66岁任镇江知府时作,距其南归已43年

# (2)时局特征

  • 南宋朝廷战和不定,韩侂胄筹划开禧北伐
  • 辛弃疾主张充分备战,未被采纳
  • 词中"嘉草草"暗讽军事冒进

---

五、深层解读

1.空间意象:北固亭作为地理坐标,串联起六朝故都(京口)、北伐起点(寄奴巷)、敌占区(佛狸祠)三重空间

2.时间维度:通过"千古-四十三年-当下"跳跃,构建历史纵深

3.词眼解析:末句"颇老矣"包含三层含义:

  • 个人年迈的无奈
  • 忠而被谤的愤慨
  • 老当益壮的宣言

---

六、文学地位

1. 被明代杨慎评为"词第一"2. 清代陈廷焯称其"句有金石声"3. 现代学者公认其为怀古词巅峰之作

版权说明:
本网站凡注明“公众课 原创”的皆为本站原创文章,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!
本网转载皆注明出处,遵循行业规范,如发现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的,请与我们联系处理!
您可以扫描右侧微信二维码联系我们。
  • 相关主题:
同类资讯
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合作联系 会员说明 新闻投稿 隐私协议 网站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