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专业的教育培训学习门户--广州松河信息科技有限公司-公众课
来源:公众课     时间:2025/8/28 16:38:52     共 2526 浏览

一、原词呈现

《西河·金陵怀古》

*宋·周邦彦*

佳丽地。南朝盛事谁记。山围故国绕清江,髻鬟对起。怒涛寂寞打孤城,风樯遥度天际。

断崖树,犹倒倚。莫愁艇子曾系。空余旧迹郁苍苍,雾沉半垒。夜深月过女墙来,伤心东望淮水。

酒旗戏鼓甚处市。想依稀、王谢邻里。燕子不知何世。入寻常、巷陌人家,相对如说兴亡,斜阳里。

---

二、注释详析

1.地理意象

  • "佳丽地":化用谢朓《入朝曲》"江南佳丽地"金陵(今南京)
  • "山围故国"暗用刘禹锡《石头城》"山围故国周遭在" - "愁艇子":典出《旧唐书·音乐志》莫愁女传说

2.历史符号

  • "谢邻里"东晋豪门王导、谢安家族聚居地乌衣巷
  • "女墙"城垣上的矮墙,语出《墨子·备城门》

3.词牌特征

- 西河:唐代教坊曲,三叠结构,适合铺陈怀古主题

---

三、白话译文

(上阙)这金陵城曾是六朝繁华之地,如今谁还记得南朝旧事?青山环抱着古城,两岸峰峦如女子发髻。寂寞的浪涛拍打城墙,远帆在江天相接处若隐若现。

(中阙)悬崖上的老树依然倒挂,莫愁女系过的小舟早无踪迹。雾气笼罩着残破的营垒,深夜月光掠过城垛,淮水东流似在无声叹息。

(下阙)酒肆戏楼的喧嚣何在?依稀可辨当年王谢豪宅。燕子不知朝代更迭,飞入寻常百姓家,在夕阳下呢喃着兴亡故事。

---

四、文学赏析

# 1. 结构艺术

  • 三叠呼应:上阙写宏观地理,中阙聚焦人文遗迹,下阙转入历史沉思
  • 时空跳跃:现实景象(怒涛孤城)→历史残影(莫愁艇子)→永恒追问(燕子兴亡)

# 2. 修辞特色

  • 意象并置:"鬟"的柔美与"怒涛"壮烈形成张力
  • 通感运用:"伤心东望淮水"赋予江水人类情感

# 3. 词史地位

  • 被陈廷焯《白雨斋词话》评为"怀古词中,当推此首为绝唱"
  • 开创"词存史"新范式,影响南宋姜夔《扬州慢》等作品

---

五、历史背景

# 1. 创作年代

约作于1115-1117年间,周邦彦任溧水县令时。北宋末年外患加剧,词人借六朝兴衰暗喻时局。

# 2. 地理参照

  • "清江"秦淮河
  • "水"即秦淮河下游段
  • "城"特指石头城遗址

# 3. 互文对照

  • 与王安石《桂枝香·金陵怀古》比较:周词更重意象叠加,王词偏重议论
  • 与萨都剌《满江红·金陵怀古》对比:元代词作更显沧桑直露

---

六、延伸解读

1.数字人文视角

全词出现12处地理意象,构成"记忆图谱"现代空间叙事理论

2.接受史研究

明代《草堂诗余》将其归入"吊古"类,清代《宋四家词选》列为周邦彦代表作

3.当代价值

2023年南京城墙保护协会以此词为原型,制作"漫步"导览路线

---

七、参考文献

1. 王国维《人间词话》论周邦彦"创意之才少"正

2. 罗忼烈《周邦彦选集》笺注本(中华书局2012版)

3. 南京出版社《金陵诗词地理》第三章

版权说明:
本网站凡注明“公众课 原创”的皆为本站原创文章,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!
本网转载皆注明出处,遵循行业规范,如发现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的,请与我们联系处理!
您可以扫描右侧微信二维码联系我们。
  • 相关主题:
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合作联系 会员说明 新闻投稿 隐私协议 网站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