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专业的教育培训学习门户--公众课
来源:公众课     时间:2025/8/28 21:52:18     共 2526 浏览

一、原词呈现

曲牌名:双调·骤雨打新荷

作者:元好问(金末元初)

原文

绿叶阴浓,遍池亭水阁,偏趁凉多。

海榴初绽,朵朵蹙红罗。

乳燕雏莺弄语,有高柳鸣蝉相和。

骤雨过,珍珠乱撒,打遍新荷。

人生百年有几,念良辰美景,休放虚过。

穷通前定,何用苦张罗。

命友邀宾玩赏,对芳樽浅酌低歌。

且酩酊,任他两轮日月,来往如梭。

---

二、注释与译文

# (注释)

1.海榴:即石榴,因从海外传入故称

2.蹙红罗:形容石榴花如皱缩的红绸

3.穷通前定:命运贫富早有定数(佛道思想影响)

4.芳樽:精美的酒器

# (译文)

浓密的绿叶遮蔽出阴凉,池边亭台水榭处处透着清爽。

石榴花初放,朵朵如褶皱的红绸鲜亮。

雏燕幼莺呢喃细语,与高柳上的蝉鸣彼此应唱。

骤雨突至,雨滴似珍珠乱洒,敲打着新生的荷塘。

人生百年能有几多时光?莫辜负这良辰美景虚妄。

富贵贫贱早有定数,何必终日奔波匆忙。

呼朋唤友共赏美景,对着美酒轻吟低唱。

不如一醉方休,任那日月如梭交替来往。

---

三、文学赏析

# 1. 意象构建

  • 自然意象群:通过"绿叶"榴"乳燕"蝉"新荷"等密集意象,构建盛夏骤雨的视听交响
  • 时空对照:上片写空间场景的瞬息变化,下片转时间维度的生命感悟

# 2. 艺术特色

  • 动静相生:蝉鸣莺语(动态)与红罗水阁(静态)形成张力
  • 比喻创新:"珍珠乱撒"将雨滴具象化,突破传统"帘外雨潺潺"的朦胧表达

# 3. 情感脉络

由"凉多"的闲适,到"休放虚过"警醒,最终归于"任他日月如梭"的旷达,体现元曲"辣灏烂"质。

---

四、历史背景探析

# 1. 创作时期

约作于1234年金朝灭亡后,元好问作为遗民诗人被迫仕元阶段,曲中"穷通前定"含对时代剧变的无奈。

# 2. 文学史价值

  • 曲体革新:突破词牌格律限制,"骤雨打新荷"后来成为元曲固定曲牌
  • 题材拓展:将传统咏物词发展为蕴含哲理的人生咏叹

# 3. 思想源流

融合了:

  • 儒家"行乐"《古诗十九首》遗韵)
  • 道家"顺应自然"庄子思想)
  • 佛家"前定"的多元哲学观

---

五、延伸解读

1.植物学考据:曲中"新荷"特指农历五月的初生荷叶,符合金代中都(今北京)物候特征

2.音乐性分析:全曲押"歌戈"(多/罗/和/梭),开口音比例达73%,适于吟唱

3.后世影响:清代朱彝尊《曝书亭集》曾仿此曲调作《骤雨打新蕉》

4.版本差异:现存最早见于明代《朝野新声太平乐府》,第三句有""""校勘

版权说明:
本网站凡注明“公众课 原创”的皆为本站原创文章,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!
本网转载皆注明出处,遵循行业规范,如发现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的,请与我们联系处理!
您可以扫描右侧微信二维码联系我们。
  • 相关主题:
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合作联系 会员说明 新闻投稿 隐私协议 网站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