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专业的教育培训学习门户--公众课
来源:公众课     时间:2025/8/28 11:46:20     共 2525 浏览

一、诗歌本体信息

标题解析

"谣"标明山水题材,"卢侍御虚舟"点明赠诗对象。唐代"御"为御史台属官,卢虚舟系李白友人,此诗作于天宝十五载(756年)李白隐居庐山时期。

原文呈现

我本楚狂人,凤歌笑孔丘。

手持绿玉杖,朝别黄鹤楼。

五岳寻仙不辞远,一生好入名山游。

庐山秀出南斗傍,屏风九叠云锦张。

影落明湖青黛光,金阙前开二峰长。

银河倒挂三石梁,香炉瀑布遥相望。

回崖沓嶂凌苍苍,翠影红霞映朝日。

鸟飞不到吴天长,登高壮观天地间。

大江茫茫去不还,黄云万里动风色。

白波九道流雪山。好为庐山谣,兴因庐山发。

闲窥石镜清我心,谢公行处苍苔没。

早服还丹无世情,琴心三叠道初成。

遥见仙人彩云里,手把芙蓉朝玉京。

先期汗漫九垓上,愿接卢敖游太清。

注释精选

  • 楚狂人:典出《论语·微子》,楚国隐士接舆曾作"凤兮凤兮"嘲讽孔子
  • 绿玉杖:道教法器,暗示求仙之志
  • 屏风九叠:庐山五老峰东北的九叠屏
  • 金阙:庐山金阙岩,传说为神仙居所
  • 谢公:南朝诗人谢灵运,曾游庐山

二、译文对照

(逐联白话翻译)

首段:以楚狂自比,表明隐逸之志→"我本是楚地狂人,唱着凤歌嘲笑孔丘。手持碧玉仙杖,清晨辞别黄鹤楼"

中段:铺陈庐山奇景→"秀色直逼南斗星,九叠屏风如云霞铺展。倒影在鄱阳湖泛着青光,金阙岩前双峰耸立"尾段:抒发修道理想→"早已服下仙丹忘却俗念,琴心三叠功法初成。遥见仙人手持芙蓉朝觐玉京,愿与卢敖共游九天"三、文学赏析

1. 艺术特色

  • 空间构建:采用"观-平视-俯瞰"视角("斗傍"落明湖"高壮观")
  • 色彩运用:青黛、金、银、翠、红、白等9种颜色词构成视觉交响
  • 声韵节奏:全诗换韵6次,平仄交替如江潮起伏

2. 思想内涵

双重主题交织:

① 山水审美:"秀出南斗"银河倒挂"体现盛唐气象

② 道教玄思:"还丹"心三叠"反映李白晚年思想转变

3. 历史评价

明代胡应麟《诗薮》评:"七言雄绝,如'登高壮观天地间'等句,真屈宋衙官"

四、文化扩展

庐山文化意象

  • 宗教维度:慧远建东林寺、陆修静创简寂观与此诗形成释道互文
  • 文学脉络:继陶渊明《饮酒》后,再塑庐山隐逸传统

赠诗对象考据

卢虚舟生平见《元和姓纂》,天宝年间任监察御史,与李白交往见证诗人"隐期"转变

比较阅读

  • 同类作品:杜甫《望岳》显儒家情怀,王维《终南山》具禅意,李白此作独显道风
  • 后世影响:苏轼"不识庐山真面目"毛泽东"风光在险峰"受此诗空间意识启发

五、版本校勘

重要异文:

- "黄云万里动风色"敦煌残卷作"云万里动秋色")

- "手把芙蓉朝玉京"《河岳英灵集》作"携芙蓉朝玉京")

版权说明:
本网站凡注明“公众课 原创”的皆为本站原创文章,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!
本网转载皆注明出处,遵循行业规范,如发现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的,请与我们联系处理!
您可以扫描右侧微信二维码联系我们。
  • 相关主题:
·上一条:《已凉》-- 韩偓 | ·下一条:《弹琴》-- 刘长卿
同类资讯
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合作联系 会员说明 新闻投稿 隐私协议 网站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