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柳枝·江南岸》
*朱敦儒*
江南岸,柳枝;
无力系行舟,烟波各自愁。
西风落日,泪眼登楼。
欲题红叶,谁寄流沟?
---
江南岸边的垂柳,
纤细的枝条难系远行之舟,
迷蒙江雾中,离愁随波散流。
西风萧瑟夕阳下,
含泪独倚高楼。
想题写相思在红叶,
却不知该让流水送往哪处沟渠?
---
构建"枝-行舟-烟波-西风-红叶"意象链,通过空间递进(岸边→江面→楼头)与时间流动(白昼→黄昏)的双重维度展开离愁。
选用《柳枝》短调,全词仅29字却完成"起(景)-承(情)-转(时)-合(思)"的完整叙事,体现南宋小令"万里于尺幅"的凝练美学。
---
据《樵歌》集编年,此词应作于绍兴八年(1138年),时值朱敦儒避乱江南,词中"行舟"意象或暗指北宋遗民南迁的集体记忆。
该词标志北宋婉约词向南宋"清空骚雅"风格的过渡,呈现"脂粉气而存风骨"的特质,与同时期姜夔词形成互文。
---
1.与柳永《雨霖铃》对比:
2.日本俳句呼应:
与松尾芭蕉"池や蛙飛び込む水の音""永恒"学追求
---
1."流沟"分歧:
2.词牌归属问题:
部分版本归入《杨柳枝》变体,但平仄格律更近《潇湘神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