篇名:菁菁者莪(《诗经·小雅·南有嘉鱼之什》)
作者:周代无名氏(采自民间歌谣)
原文:
菁菁者莪,在彼中阿。
既见君子,乐且有仪。
菁菁者莪,在彼中沚。
既见君子,我心则喜。
菁菁者莪,在彼中陵。
既见君子,锡我百朋。
泛泛杨舟,载沉载浮。
既见君子,我心则休。
---
1.菁菁(jīng):草木茂盛貌
2.莪(é):莪蒿,又名萝蒿,《本草纲目》载其"茎可蒸食"
3.中阿(ē):山坳处,《毛传》释为"陵曰阿"
4.锡我百朋:
5.我心则休:
茂盛的莪蒿啊,
生长在那山坳中。
遇见那位君子后,
欢欣又见其威仪。
葱茏的莪蒿啊,
摇曳在那沙洲上。
得见这位君子时,
满心欢喜难自抑。
青翠的莪蒿啊,
挺立在那丘陵间。
幸会这位君子后,
如获重赐胜百钱。
杨木小舟随波荡,
时沉时浮水中央。
自从遇见君子您,
我心安宁无彷徨。
---
1.重章叠句:三章复沓结构强化情感张力
2.赋比兴手法:前五句起兴,后两句直赋其情
3.情感曲线:从"乐"到""""递进式抒情
---
---
1.主旨分歧:
2."百朋"量化:
---
1.教育启示:强调教育过程中的情感互动
2.生态智慧:植物生长与人才培育的类比思维
3.文化符号:成为中华"尊师重教"的重要文本依据
(AI生成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