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专业的教育培训学习门户--公众课
新闻来源:公众课       发布时间:2025/8/29 15:45:53       共计:2518 浏览

一、诗经原文

篇名:彤弓

作者:周代宫廷乐官(无名氏)

出处:《诗经·小雅·彤弓之什》

原文

彤弓弨兮,受言藏之。

我有嘉宾,中心贶之。

钟鼓既设,一朝飨之。

彤弓弨兮,受言载之。

我有嘉宾,中心喜之。

钟鼓既设,一朝右之。

彤弓弨兮,受言櫜之。

我有嘉宾,中心好之。

钟鼓既设,一朝酬之。

---

二、词语注释

1.彤弓:朱红色漆弓,周天子赐予有功诸侯的礼器

2.弨(chāo):松弛弓弦的状态

3.贶(kuàng):赐予,厚赠

4.飨(xiǎng):隆重的宴请

5.:装载于车,指代隆重仪式

6.:通"侑"劝酒助兴

7.櫜(gāo):弓袋,引申为珍藏

8.:回敬酒礼

---

三、现代译文

(逐章对应白话翻译)

第一章:

朱红长弓弦松垂,君王赐予慎收藏。

贵客临门心欢畅,诚心赠礼显荣光。

钟鼓乐器已摆好,盛宴整日共举觞。

第二章:

朱红长弓弦松垂,郑重装载彩车上。

贵客莅临心喜悦,钟鼓齐鸣声悠扬。

美酒佳肴终日享,劝饮更见情意长。

第三章:

朱红长弓弦松垂,收纳入囊永珍藏。

贵宾在座心欢畅,钟鼓交响宴四方。

主客互敬酒千杯,礼制情谊两昭彰。

---

四、文学赏析

1. 结构艺术

采用典型重章叠句手法,通过"之/载之/櫜之"三阶段递进,展现赏赐仪式的完整流程。每章末句"飨之/右之/酬之"宴饮礼仪三部曲。

2. 象征体系

  • 彤弓:王权象征(《左传》载"敌王所忾而献其功,王赐之彤弓一")
  • 钟鼓:礼乐制度的物化呈现
  • 三次"中心"表述:强调君主诚意(贶/喜/好)

3. 情感表达

表面写宴饮场景,实则通过"-藏-载-櫜"的器物处理流程,构建出"予-接纳-铭记"契约关系。

---

五、历史背景

1. 创作年代

据《毛诗序》记载,当为周平王时期(前770-前720年)作品,反映东周初期王室与诸侯关系重塑。

2. 礼制渊源

  • 《周礼·夏官》:"赐弓矢,然后专征伐"
  • 《尚书·文侯之命》记载相似赏赐场景
  • 与西周金文(如虢季子白盘铭文)记载的"赐彤弓"互为印证

3. 政治隐喻

诗歌通过重复"我有嘉宾"暗示周王室需要倚重诸侯力量维持统治,折射王权衰微的历史现实。

---

六、延伸考据

1.兵器礼器化:从殷商实战弓矢到西周礼器彤弓的演变过程

2.宴饮诗比较:与《小雅·鹿鸣》《秦风·权舆》的仪式差异

3.后世影响

- 《左传·僖公二十八年》晋文公受彤弓记载

- 汉代《白虎通义》对"弓矢之赐"礼制解释

4.学术争议

- 郑玄笺注认为此诗记载晋文公受赐

- 现代学者多主张为通用仪式乐歌

(AI生成)

版权说明:
本网站凡注明“公众课 原创”的皆为本站原创文章,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!
本网转载皆注明出处,遵循行业规范,如发现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的,请与我们联系处理!
您可以扫描右侧微信二维码联系我们。
  • 相关主题:
·上一条:《式微》--无名氏 | ·下一条:《彤弓》--无名氏
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合作联系 会员说明 新闻投稿 隐私协议 网站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