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专业的教育培训学习门户--公众课
新闻来源:公众课       发布时间:2025/8/29 15:45:56       共计:2520 浏览

一、诗经原文

```

祈父,予王之爪牙。

胡转予于恤,靡所止居?

祈父,予王之爪士。

胡转予于恤,靡所厎止?

祈父,亶不聪。

胡转予于恤?有母之尸饔。

```

二、词句注释

1.祈父:西周职官名,掌王朝军事(《周礼·夏官》作"圻父"

2.爪牙:喻武臣,非贬义,古指防卫力量

3.:忧患之地(郑玄笺:"移我于忧"

4.厎止:终极居所(《尔雅·释言》:"厎,致也"

5.尸饔:主持炊事(马瑞辰《通释》:"母自司饔" 三、白话译文

```

军司马啊!我本是王室的护卫,

为何调我到这苦境,无处安居?

军司马啊!我本是王室的武士,

为何陷我于险地,归宿难觅?

军司马啊!你实在昏聩不明,

怎忍让我征战在外?家中老母独操炊事。

```

四、文学赏析

# (一)复沓修辞

全诗三章采用递进式复沓:

  • 首章"爪牙"次章"爪士"身份递升
  • "靡所止居""所厎止"漂泊感
  • 末章"亶不聪"斥将帅失职

# (二)情感张力

1.质问语气:五处"胡"字构成强烈诘问链

2.家国冲突:武士职责与孝道义务的对立("尸饔"意象尤具冲击力)

3.时代隐喻:暗示西周晚期兵役制度崩坏

五、历史背景

# (一)制度溯源

  • 祈父职能:《周礼》载其"固守之法则"应负责王畿防务
  • 兵役变迁:厉王时期远征频繁(《竹书纪年》载"淮夷入寇")

# (二)社会语境

1.宗法制动摇:武士阶层与贵族矛盾显现

2.战争伦理变化:《逸周书》载"有忧,则父子相保"受挑战

3.文本断代:方玉润《诗经原始》认为作于"宣王中兴"夜

六、跨文本参照

对比项《祈父》《唐风·鸨羽》
主题兵役之苦徭役之痛
手法直诉将帅比兴自然
结局无解质问"父母何怙"之叹

七、学术争议

1.作者身份

  • 传统说:下层武士(孔颖达《正义》)
  • 新说:失势贵族(据青铜器铭文"师寰簋"推论)

2."尸饔"

  • 郑玄:母亲亡故无人祭飨
  • 现代学者:实指母亲劳作(结合《仪礼·特牲馈食礼》考据)

八、现代价值

1.最早兵役文学:比古希腊《出征》早约300年

2.军事伦理范本:入选西点军校"与忠诚"案例

3.文化基因留存:当代"岂曰无衣"等军旅诗创作原型

版权说明:
本网站凡注明“公众课 原创”的皆为本站原创文章,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!
本网转载皆注明出处,遵循行业规范,如发现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的,请与我们联系处理!
您可以扫描右侧微信二维码联系我们。
  • 相关主题:
·上一条:《硕鼠》--无名氏 | ·下一条:《竹竿》--无名氏
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合作联系 会员说明 新闻投稿 隐私协议 网站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