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专业的教育培训学习门户--公众课
新闻来源:公众课       发布时间:2025/8/29 15:46:00       共计:2523 浏览

一、诗经原文

```

鹤鸣于九皋,声闻于野。

鱼潜在渊,或在于渚。

乐彼之园,爰有树檀,

其下维萚。它山之石,

可以为错。

鹤鸣于九皋,声闻于天。

鱼在于渚,或潜在渊。

乐彼之园,爰有树檀,

其下维榖。它山之石,

可以攻玉。

```

二、词句注释

1.九皋:多层沼泽,皋指水边高地,"九"表虚数

2.:水中小块陆地

3.树檀:檀树,古代贵重木材

4.萚/榖:萚为落叶,榖为构树(或作""

5.:磨刀石,通"厝"

6.攻玉:雕琢玉器

三、白话译文

```

沼泽深处白鹤鸣,声音回荡旷野间。

鱼儿深潜潭底游,时而浮现在浅滩。

令人向往那园林,檀木挺拔立其中,

树下落叶铺满地。别处山上的石头,

可作砺石磨器具。

沼泽深处白鹤鸣,声音直达九重天。

鱼儿嬉戏浅水处,时而又潜深潭底。

令人向往那园林,檀木葱郁生长旺,

树下构树影婆娑。别处山上的石头,

能够用来琢美玉。

```

四、文学赏析

(一)结构艺术

采用典型的重章叠句形式,两章结构对称,仅更换六个字(野/天、萚/榖、错/攻玉),通过意象复现强化主题。

(二)象征手法

1.鹤鸣意象:象征贤者虽隐犹显的声名

2.鱼潜对比:喻人才不同的处世状态

3.它山之石:成为后世经典比喻,指借外力助己成长

(三)哲学内涵

通过自然物象的并置,展现"得其所"和谐观,隐含早期"物尽其用"实用主义思想。

五、历史背景探究

1.创作年代

  • 推测为西周中晚期作品
  • 《毛诗序》认为"诲宣王求贤士也" - 现代学者多视为贵族园囿生活的赞歌

2.名物考证

  • "九皋"周人湿地开发技术
  • 檀木、构树印证早期园林植物配置
  • 玉器加工技术已相当成熟

六、学术争议焦点

1. 主旨分歧:

  • 求贤说(传统解释)
  • 隐逸说(闻一多等近现代学者主张)
  • 生态说(当代新解读)

2. "榖"字考辨:

- 郑玄释为"善" - 朱熹解作"楮树" - 现代植物学考证应为构树

七、文化影响

1. 成语"它山之石"的源头

2. 后世"鸣之士"隐逸高人的代称

3. 日本《万叶集》第892首明显受其影响

4. 现代生态文学的重要早期文本

八、延伸思考

1. 与《小雅·鹤鸣》的互文关系

2. 先秦园林审美的发展脉络

3. 比兴手法在《诗经》中的演进规律

(AI生成)

版权说明:
本网站凡注明“公众课 原创”的皆为本站原创文章,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!
本网转载皆注明出处,遵循行业规范,如发现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的,请与我们联系处理!
您可以扫描右侧微信二维码联系我们。
  • 相关主题:
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合作联系 会员说明 新闻投稿 隐私协议 网站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