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专业的教育培训学习门户--广州松河信息科技有限公司-公众课
来源:公众课     时间:2025/8/28 11:46:17     共 2536 浏览

诗歌基础信息

标题: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

作者:李白(701-762),字太白,号青莲居士,唐代浪漫主义诗人代表

创作背景:天宝三载(744年)李白被赐金放还后,游历终南山时所作

---

原文及分行注释

```

暮从碧山下(傍晚从青翠的山间下行)

山月随人归(山月如友伴我同归)

却顾所来径(回望走过的山径)

苍苍横翠微(暮色中横卧着青翠山峦)

相携及田家(与山人携手至农家)

童稚开荆扉(孩童推开柴门相迎)

绿竹入幽径(绿竹掩映幽深小径)

青萝拂行衣(藤萝轻拂行人衣裳)

欢言得所憩(畅谈获得休憩之所)

美酒聊共挥(共饮美酒挥洒豪情)

长歌吟松风(松涛声中放声长歌)

曲尽河星稀(曲终时银河星辰已稀)

我醉君复乐(我醉你也欢愉)

陶然共忘机(浑然忘却世俗心机)

```

---

现代译文

傍晚时分从终南山下行,皎洁的月亮仿佛陪伴着我归去。回首眺望走过的山路,苍茫暮色中横亘着青翠的山岚。与斛斯山人携手来到他的农舍,孩童们欢快地打开柴门。绿竹夹道的幽径通向庭院,垂挂的藤萝轻拂过行人的衣衫。

主客畅谈获得心灵的休憩,共饮美酒纵情抒怀。在松涛声里放声高歌,直至曲调终了、银河星稀。我醉意朦胧而你亦欢乐,在这陶然之境中共同忘却了世俗的机心。

---

文学赏析

1. 结构艺术

全诗按"-造访-宴饮-抒情"段推进,空间转换自然:"碧山→田家→酒席→星空"形成由外至内的沉浸式体验。

2. 意象运用

  • 自然意象群:碧山、山月、翠微、绿竹、青萝、松风、河星,构建出超脱尘世的隐逸空间
  • 人文意象:荆扉、田家、美酒,体现质朴的山居生活情趣

3. 情感表达

通过"人归"共忘机"等表述,展现诗人经历政治挫折后,在自然与友情中寻求精神慰藉的心路历程,具有典型盛唐文人"仕隐矛盾"。

---

扩展说明

1. 终南山文化意义

作为道教圣地和隐士文化象征,终南山在唐代诗歌中频繁出现(如王维《终南别业》),李白此作拓展了山居诗的抒情维度。

2. 酒意象的深化

对比《将进酒》的狂放,本诗的"酒聊共挥"呈现更内敛的借酒忘忧状态,反映诗人不同时期的精神面貌。

3. 文学史价值

该诗继承陶渊明田园诗传统,又融入李白特有的浪漫气质,开创了"山水-交友-饮酒"一体的抒情模式,直接影响后世孟浩然等诗人的创作。

4. 版本校勘

现存宋刻本《李太白文集》与敦煌残卷P.2567均有收录,第三句"却顾所来径"在明代刻本中作"看所来径"文本流变特征。

版权说明:
本网站凡注明“公众课 原创”的皆为本站原创文章,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!
本网转载皆注明出处,遵循行业规范,如发现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的,请与我们联系处理!
您可以扫描右侧微信二维码联系我们。
  • 相关主题:
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合作联系 会员说明 新闻投稿 隐私协议 网站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