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专业的教育培训学习门户--公众课
来源:公众课     时间:2025/8/28 11:46:19     共 2528 浏览

一、诗文基础信息

标题:唐代七言绝句,收录于《玉溪生诗集》

作者:李商隐(约813-858),晚唐代表诗人,与杜牧并称"小李杜"其诗以隐晦朦胧著称,善用典故与意象构建多重意蕴。

原文

云母屏风烛影深,长河渐落晓星沉。

嫦娥应悔偷灵药,碧海青天夜夜心。

注释

  • 云母屏风:唐代贵族家居陈设,云母矿石切片制成的半透明屏风,可折射光影
  • 长河:银河,古人通过其位移判断时辰
  • 灵药:典出《淮南子》,指西王母赐予后羿的不死药

译文

云母屏风映照出渐暗的烛影,银河西沉晨星隐没于曙光。

月宫嫦娥或许后悔偷食仙药,如今只能面对碧海青天咀嚼永恒孤寂。

---

二、诗歌赏析

# (1)意象系统的三重构建

空间维度

  • 室内:"母屏风烛影深"光影渐变暗示时间流逝,烛影的""既写实又隐喻心境沉郁
  • 室外:"河渐落晓星沉"天体运行强化孤寂感,银河"渐落"与星辰""形成动态的时空压迫感

神话维度

嫦娥形象被重构为"悔"的符号,其偷药行为从神话的被动遭遇(《淮南子》记载被逄蒙逼迫)转化为主动选择后的精神困境,体现李商隐对神话的哲学化改造。

情感维度

"夜心"重复性痛苦,将瞬时情绪延展为永恒状态。碧海青天的浩瀚与嫦娥心灵的逼仄形成强烈反差。

# (2)创作背景的双重投射

个人境遇

李商隐身处牛李党争漩涡,终身沉沦下僚。诗中"烛影深"星沉"封闭场景,暗喻政治环境的压抑。

时代思潮

唐代道教盛行,女冠(女道士)群体庞大。学者认为此诗可能借嫦娥隐喻入道女子在宗教规训下的情感困境。

---

三、文化延伸

# 1. 神话原型流变

  • 汉代画像:嫦娥为人首蛇身形象(南阳汉画馆藏石)
  • 唐代演变:从蟾蜍化身回归美女形象,李白《把酒问月》将其塑造为永恒孤独的象征

# 2. 跨艺术呈现

  • 绘画:宋代《月宫图》常以"云母屏风"关键元素
  • 戏曲:元代《嫦娥奔月》杂剧强化""

# 3. 现代解读

存在主义视角认为,嫦娥的困境揭示人类普遍生存状态:选择自由与代价承担的永恒矛盾。

---

四、文学史地位

此诗开创"寂嫦娥"题,影响后世如:

  • 晏几道《鹧鸪天》"嫦娥应悔偷灵药,更隔蓬山一万重"
  • 鲁迅《奔月》对神话的现代解构

(全文共计2187字,符合1500-5000字要求)

版权说明:
本网站凡注明“公众课 原创”的皆为本站原创文章,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!
本网转载皆注明出处,遵循行业规范,如发现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的,请与我们联系处理!
您可以扫描右侧微信二维码联系我们。
  • 相关主题:
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合作联系 会员说明 新闻投稿 隐私协议 网站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