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专业的教育培训学习门户--公众课
来源:公众课     时间:2025/8/28 11:46:19     共 2531 浏览

诗文标题与作者

《宫词》作为唐代宫怨诗的代表性题材,由中唐诗人顾况创作。顾况(约727-814),字逋翁,苏州海盐人,至德二年进士,官至著作佐郎,晚年隐居茅山。其诗风兼具讽喻精神与民歌韵味,此诗通过宫廷场景的对比描写,深刻揭示了宫女群体的生存困境。

---

原文呈现

版本一(七言绝句)

玉楼天半起笙歌,风送宫嫔笑语和。

月殿影开闻夜漏,水精帘卷近秋河。

版本二(争议文本)

长乐宫连上苑春,玉楼金殿艳歌新。

君门一入无由出,唯有宫莺得见人。

(注:学界对两版本作者归属存在分歧,本文以主流考据的七言绝句版本为主展开分析)

---

注释与译文

关键词注释

  • 玉楼天半:形容宫殿高耸入云,象征权力中心的遥不可及
  • 夜漏:古代计时器滴水声,隐喻时光流逝的孤寂感
  • 水精帘:水晶制成的帘幕,折射出宫廷生活的奢靡与封闭

白话译文

玉楼高处传来阵阵笙歌,风中夹杂着得宠宫妃的欢笑。

月影移动时只听见更漏声响,卷起水晶帘凝望秋夜的银河。

(第二版本译文:长乐宫与御花园春色正浓,华美殿堂每日上演新谱的艳曲。宫女一旦踏入宫门便永失自由,唯有黄莺能飞出宫墙见证外界)

---

艺术赏析

# 1. 对比手法的极致运用

前两句描绘玉楼笙歌的喧闹场景,后两句转向月殿夜漏的冷清,通过"笙歌笑语""漏秋河"的视听对比,形成荣枯迥异的强烈反差。这种"一热一冷"布局,不言怨而怨自深。

# 2. 意象群的象征系统

  • 空间意象:玉楼(权力中心)与水精帘(囚禁象征)构成垂直空间压迫感
  • 自然意象:秋河(永恒)反衬夜漏(短暂),暗示宫女被碾碎的青春

# 3. 历史语境的特殊性

创作于安史之乱后的贞元年间(785-804),表面写宫怨,实为对盛唐腐化的隐晦批判。诗中"天半"与"秋河"的垂直构图,暗喻崩塌的帝国秩序。

---

扩展说明

# 1. 宫词体裁的流变

顾况此作开创了中唐宫词新范式:

  • 突破六朝宫体诗的绮靡,注入社会批判意识
  • 启发了王建、王涯等人的百首联章体宫词创作

# 2. 诗人命运的互文

顾况自身仕途坎坷(从著作郎贬为司户参军),诗中"莺得见人"意象,与其《海鸥咏》"目鸱鸢奈尔何"形成精神共鸣,体现知识分子对自由的双重渴求。

# 3. 跨媒介演绎

"红叶题诗"典故(《叶上题诗从苑中流出》)与此诗共同构成唐代宫怨文学母题,后世改编为戏曲《流红记》,强化了宫墙禁锢的悲剧主题。

---

学术争议

1.作者权属问题:七言绝句版见于《全唐诗》卷267,而"乐宫"在宋代文献中多归为马逢作,需结合敦煌写本进一步考证

2.创作时间分歧:有学者认为作于贞元三年(787年)任著作郎期间,亦有考证指向其贬官饶州时期(790年前后)

3.政治隐喻解读:日本学者丸山茂提出"河"实指牛女传说,将宫怨升华为对封建婚姻制度的控诉

版权说明:
本网站凡注明“公众课 原创”的皆为本站原创文章,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!
本网转载皆注明出处,遵循行业规范,如发现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的,请与我们联系处理!
您可以扫描右侧微信二维码联系我们。
  • 相关主题:
·上一条:《宫词》-- 薛逢 | ·下一条:《宫词》——白居易
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合作联系 会员说明 新闻投稿 隐私协议 网站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