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专业的教育培训学习门户--公众课
新闻来源:公众课       发布时间:2025/8/29 15:45:53       共计:2518 浏览

一、诗经原文

```

明明上天,照临下土。我征徂西,至于艽野。二月初吉,载离寒暑。心之忧矣,其毒大苦。念彼共人,涕零如雨。岂不怀归?畏此罪罟。

昔我往矣,日月方除。曷云其还?岁聿云莫。念我独兮,我事孔庶。心之忧矣,惮我不暇。念彼共人,睠睠怀顾。岂不怀归?畏此谴怒。

昔我往矣,日月方奥。曷云其还?政事愈蹙。岁聿云莫,采萧获菽。心之忧矣,自诒伊戚。念彼共人,兴言出宿。岂不怀归?畏此反覆。

```

二、词句注释

1.艽野:荒远之地,《尔雅》释为"荒"今考据当指陇西高原

2.罪罟:法网之意,西周金文作"咎嘏"特指严酷刑律

3.日月方除:郑玄笺注为"始更端"新年初始

4.采萧获菽:萧为祭祀用香蒿,菽为豆类,反映戍边者农耕时序

三、白话译文

苍穹明澈俯照大地,我奉命西征至荒芜边陲。自二月初启程,历经寒暑交替。内心忧思如毒药般苦涩,想起故旧同僚,泪落如雨。岂不思归?唯恐触犯严苛律法。

往日出征正值新年,何时能返?转眼岁暮。独处异乡公务繁重,忧心忡忡不得喘息。怀念旧友频频回首,归心似箭却惧君王责罚。

昔时出发气候渐暖,归期何在?政事愈发紧迫。年终采收香蒿豆菽,忧患皆因自身招致。夜不能寐起身徘徊,归乡之念终被朝令无常所阻。

四、文学赏析

1.结构艺术:采用重章叠句,三章均以"昔我往矣"起兴,通过"方除/奥"岁聿云莫"的时间递进,强化久戍不归的焦灼

2.意象系统:构建"上天-艽野"寒暑-萧菽"的时空对照,荒原农耕意象反衬官吏的孤独

3.情感张力:"岂不怀归"反复诘问与""字形成心理矛盾,揭示西周小臣的生存困境

五、历史背景

1.创作年代:据《毛诗序》系于宣王时期,近年清华简研究显示可能与厉王奔彘事件相关

2.职官制度:反映西周"服"下官吏轮戍制度,《周礼·秋官》"司隶"可互为印证

3.社会矛盾:"畏此反覆"西周中后期政令无常现象,与虢文公谏宣王不籍田事相呼应

六、学术争议

1.作者身份:朱熹《诗集传》判为"大夫行役之作"学者李山则主张是王室采诗官整理

2.地理考辨:马瑞辰认为"艽野"《禹贡》朱圉山,王静安考证当在汾渭流域

3.诗教传统:汉代今文经学强调"忠臣之忧"崔述《读风偶识》则指出其开创后世边塞诗先河

(AI生成)

版权说明:
本网站凡注明“公众课 原创”的皆为本站原创文章,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!
本网转载皆注明出处,遵循行业规范,如发现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的,请与我们联系处理!
您可以扫描右侧微信二维码联系我们。
  • 相关主题:
·上一条:《小旻》--无名氏 | ·下一条:《小星》--无名氏
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合作联系 会员说明 新闻投稿 隐私协议 网站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