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卜算子·送鲍浩然之浙东》
宋·王观
水是眼波横,山是眉峰聚。
欲问行人去那边?眉眼盈盈处。
才始送春归,又送君归去。
若到江南赶上春,千万和春住。
---
1.卜算子:词牌名,双调四十四字,上下阕各两仄韵
2.眼波横:以流动的水波比喻美人的眼神
3.眉峰聚:将蹙起的山峦比作美人皱眉
4.盈盈:清澈美好的样子,兼指地理与人文风貌
江水似美人顾盼的眼波,青山如她轻蹙的眉峰。试问远行的人去向何方?正是那山水明秀的江南。
刚送走春天的脚步,又要送别你归去。倘若你到江南能追上春色,定要与它长相厮守。
---
1.比喻创新性
突破传统山水描写,首创"是眼波横,山是眉峰聚"的拟人化意象,将浙东山水转化为美人眉眼,开创宋代山水词新境。
2.结构精巧性
上阕设问"眉眼盈盈处"埋下伏笔,下阕"春住"解答,形成闭合抒情回路。
3.情感双重性
表层写送别友人,深层寄托对春天的眷恋,"送春""君"的意象叠加,强化生命流逝的哲思。
---
1.创作时间
约作于宋神宗熙宁年间(1068-1077),王观任大理寺丞时,鲍浩然为其同僚,调任浙东提刑。
2.地理指向
"东"指宋代两浙东路,辖绍兴、明州等地,词中"江南"指会稽山阴一带的鉴湖流域。
3.文学地位
该词被收入《全宋词》第1册,明代杨慎《词品》评其"设想奇特,在宋人中别开生面"。
---
1.词牌选择深意
选用《卜算子》短调,符合送别场景的即兴特质,仄韵格律强化决断语气,与"和春住"的叮咛形成张力。
2.春意象的多重象征
既指自然季节,亦隐喻政治春天(熙宁变法时期),反映士大夫对理想社会的期待。
3.对后世影响
李清照"眼波才动被人猜"辛弃疾"见青山多妩媚"句皆可见此词影响痕迹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