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专业的教育培训学习门户--公众课
来源:公众课     时间:2025/8/28 11:46:22     共 2526 浏览

诗文全貌

标题:登高

作者:杜甫(712-770),字子美,唐代现实主义诗人,被誉为"圣"

创作背景:唐代宗大历二年(767年)秋,杜甫流寓夔州时所作,时年56岁,处于安史之乱后军阀混战的动荡时期。

原文

风急天高猿啸哀,渚清沙白鸟飞回。

无边落木萧萧下,不尽长江滚滚来。

万里悲秋常作客,百年多病独登台。

艰难苦恨繁霜鬓,潦倒新停浊酒杯。

---

注释与译文

关键词注释

1.猿啸哀:三峡多猿,其声凄厉,郦道元《水经注》有"猿鸣三声泪沾裳";

2.百年:指一生;

3.繁霜鬓:白发如霜,喻年老愁深;

4.新停浊酒杯:因病戒酒,断绝最后慰藉。

白话译文

秋风呼啸天空高远,猿猴哀鸣声声凄切。

沙洲清澈白沙耀眼,孤鸟盘旋无处可栖。

无边枯叶萧萧飘落,长江之水奔涌不息。

漂泊万里秋日更悲,暮年多病独登高台。

时局艰难白发丛生,穷困潦倒停杯消愁。

---

分层赏析

#一、意象系统的三重张力

1.自然与生命的对照

"风急天高"与"猿啸哀"垂直空间的对立,凸显人在天地间的渺小;"落木""长江"形成时间维度上的永恒与短暂对比,落叶喻个体生命凋零,长江象征历史长河永续。

2.色彩与声音的隐喻

"渚"白沙"冷色调与"浊酒"反差,暗示理想与现实的割裂;"啸"萧萧"的听觉意象强化心理压抑感。

3.动物意象的符号性

"飞鸟"的盘旋无依与诗人漂泊状态互文,"猿鸣"哀切暗合乱世民众的集体悲鸣。

#二、情感结构的递进

1.空间维度:从"万里"漂泊广度)到"登台"(个体孤绝),完成由宏大到微观的情感聚焦;

2.时间维度:通过"百年"(生命长度)与"悲秋"季节轮回),展现生命有限性与苦难永恒性的矛盾;

3.自我解剖:"繁霜鬓"停酒杯"外部苦难内化为精神困境,体现儒家士人的自我诘问。

#三、形式艺术的巅峰成就

1.格律精严:八句皆对,首创七言律诗四联全对先例,如"万里"""艰难"对"潦倒"工整中见流动;

2.炼字功力:"急"高"哀"清"白"五字浓缩秋意,"萧萧"滚滚"叠词强化视听冲击;

3.情感密度:56字涵盖漂泊、衰老、疾病、戒酒、时局五重悲苦,被胡应麟评为"古今七律第一"。

---

文化扩展

1.与盛唐气象的断裂

对比李白"长风万里送秋雁"的豪迈,杜甫的秋景书写标志唐诗从浪漫转向沉郁,反映安史之乱后的文化转型。

2.登高母题的深化

突破王维"知兄弟登高处"亲情思念,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动荡结合,开创"以登高写史诗"传统。

3.现代启示

诗中"登台"孤绝感,与当代人的存在主义焦虑形成跨时空共鸣,其面对苦难的诚实记录具有普世价值。

后世评价

- 明代胡应麟:"诗自当为古今七言律第一";

- 清代杨伦:"高浑一气,独步古今"

- 现代学者宇文所安:"用格律的枷锁跳出了最完美的舞蹈"。

版权说明:
本网站凡注明“公众课 原创”的皆为本站原创文章,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!
本网转载皆注明出处,遵循行业规范,如发现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的,请与我们联系处理!
您可以扫描右侧微信二维码联系我们。
  • 相关主题:
同类资讯
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合作联系 会员说明 新闻投稿 隐私协议 网站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