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专业的教育培训学习门户--广州松河信息科技有限公司-公众课
来源:公众课     时间:2025/8/28 21:52:13     共 2546 浏览

一、原典呈现

曲牌名:折桂令(双调)

作者:张可久(元代散曲家)

原文

```

倚西风闲读《离骚》。

憔悴三闾,独醒徒劳。

算也由他,爱也由他,恨也由他。

楚些招魂,湘累怨魄,些个堪嗟。

笑当年贾生空吊,到如今渔父争夸。

沧浪水清,沧浪水浊,濯足浣纱。

```

二、注释精要

1.三闾:指屈原,曾任楚国三闾大夫

2.楚些:《楚辞》招魂篇的固定句式,"些"为楚地巫咒语尾助词

3.湘累:指投湘水而死的屈原,"累"通"缧"无罪而死者称累

4.贾生:西汉贾谊,曾作《吊屈原赋》

5.沧浪水:典出《孟子·离娄》孺子歌:"沧浪之水清兮,可以濯我缨..."###三、白话译文

迎着秋风闲览《离骚》,

想起憔悴的屈原,独醒终是徒劳。

算计由他,钟爱由他,怨恨也由他,

楚地招魂的咒语,湘水含怨的魂魄,件件令人叹嗟。

可笑当年贾谊空自凭吊,

到如今渔父们争相夸耀。

沧浪水清时濯冠,水浊时洗足——

不过是随波逐流的生存之道。

四、文学赏析

# 1. 结构艺术

全曲采用"史-怀古-讽今"递进:

  • 上阕以读《离骚》切入,用"他"三叠句强化历史虚无感
  • 中阕通过"招魂"魄"构建楚文化意象群
  • 下阕以贾谊、渔父对比,终结于沧浪水的哲学隐喻

# 2. 修辞特色

  • 用典密度:全曲8句含7处典故,形成"蒙太奇"
  • 反讽笔法:"笑当年"到如今"构成时间维度上的价值观解构
  • 水意象:沧浪水的清浊变化暗喻元末政治生态

五、历史语境

创作于元顺帝至正年间(约1341-1368),此时:

  • 科举时断时续,文人失去晋身之阶
  • 曲家普遍采用"以古讽今"手法规避文字狱
  • 张可久曾任路吏转首领官,对官场腐败有深刻观察

六、比较研究

与马致远《夜行船·秋思》对比:

维度张可久马致远
历史观循环论(水清浊交替)虚无主义(人生如寄)
抒情方式借屈原符号批判现实直接抒发幻灭感
语言风格典雅密丽泼辣直白

七、现代启示

1.知识分子的困境:屈原式"醒"与渔父式"俗"永恒辩证

2.历史记忆功能:文学如何通过重述历史干预现实

3.生态隐喻:水清浊之辨对当代社会治理的象征意义

八、学术争议

关于"濯足浣纱"解读存在两派:

-隐逸说(孙楷第主张):反映作者晚年归隐心态

-抗争说(吴梅考证):暗讽官员同流合污现象

最新考古发现张可久晚年与江浙文人结社唱和,为隐逸说提供新证。

版权说明:
本网站凡注明“公众课 原创”的皆为本站原创文章,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!
本网转载皆注明出处,遵循行业规范,如发现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的,请与我们联系处理!
您可以扫描右侧微信二维码联系我们。
  • 相关主题:
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合作联系 会员说明 新闻投稿 隐私协议 网站地图